疫情三年,中国留学发展的变化
近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22)》在北京发布。可以说这次的报告是一版承上启下的报告,不仅展现了中国留学生发展状况,也预示了全球留学发展的未来趋势。
来源国
尽管受到经济危机、地缘政治以及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际留学生数量仍保持稳定的增长。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从1999年到2019年,全球学生跨国流动人数增长了近2倍。2019~2020年度,中国仍然是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有接近100余万学生在境外高等教育机构就读。
资料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
而且在留学目的地国开放边境并逐步放宽入境限制措施、高校开始恢复校园开放及面对面授课的趋势下,出国留学的积极性及人数将迎来反弹。此外,印度、越南等国家的出国留学人数同样也明显上升。
目的国
虽然美国仍然是第一留学目的国,但无论是2019-2020年度还是2020-2021年度,赴美国留学生的数量持续下降;而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留学人数于2019~2020学年迅速增长,但2020~2021学年也受边境政策影响稍有回落。
注:2019~2020学年、2020~2021学年中国的数据未公布;因统计口径不一样,英国、德国的数据与“出国留学篇”略有不同。
资料来源:IEE. Project Atlas, Global data. [DS/OL]. [2022-05-25]. https://www.iie.org/Research-and-Insights/Project-Atlas/Explore-Global-Data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法国、俄罗斯和德国有所上升,受疫情影响较小。从这一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中国学生转向欧洲及亚洲国家留学。
欧洲以及亚洲国家或将成为留学生的第一选择
未来,有留学计划的中国学生有可能将目光投向留学环境及签证政策更为友好的地区,留学需求有可能向欧洲和亚洲地区转移。目前,法国、德国等陆续出台对中国留学生的利好政策,留学交流开发潜力巨大。
拿德国来说,作为一个非教育产业化的国家,德国致力于提倡“全民教育”,国际学生都可以享受德国优质的教育资源,并且与德国学生享受同等的待遇。目前,从高中文理中学开始,一直到双元制职业教育、本科、硕博,都接受中国学生申请。
德国也在世界各地的学生和毕业生中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声誉。预计在全球疫情状况逐渐明朗之后,本来就有相比较起英、美、澳、加国家的“预算”优势下,中国留学生可能将转至德国。
留学专业
留学专业依然偏好STEM领域及商科,部分敏感领域或将受限制。根据2022《中国留学发展报告》统计,最近几年,中国赴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的留学生以攻读STEM专业和商科、社会科学为主。
资料来源:根据本报告“出国留学篇”相关内容整理。
而根据上述专业对比可看出,在德国,中国留学生首选专业为工程学,占比为压倒性的41%;而商科自然科学专业也在欧洲国家中较为认可。
建议:多措并举促进中国留学发展
为进一步促进中国留学与国际化教育发展,报告中从以下七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第一:切实解决出国留学相关困难形成局之下的“平安留学”机制。
第二:做好突发事件影响下留学人员回国预案,解决学生家长后顾之忧。
第三:鼓励新一线及准一线城市加大力度吸引留学人员创新创业。
第四:重视留学生国际交往优势,支持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
第五:发挥留学人员在公共管理和全球治理中的作用。
第六:留学仍是国际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应积极构建国际人才培养生态体系。
第七:建立来华留学全链条管理制度,提升我国国际人才涵养能力。
2021年留德递签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2021年中国留学生赴德留学的递签情况。赴德留学签证我们分为普通长期留学签证、语言本/中学签证、就业(科研、职业培训、互惠生、实习、志愿服务)
根据2021年历史情况,赴德留学递签人数仍在逐年上涨。除去普通的长期留学签证外,值得关注的是职业培训类的签证类型。
自从全球疫情爆发以来,德国签证中心暂时关闭了一切短期C类申根签证的办理;短期科研,互惠生,短期实习、志愿服务等签证类型不能申请办理。“双元制职业培训”其实是在“就业”栏中占据80%以上的数据。可想而知“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在未来也只增不减。
在多重因素影响下,全球化仍然是世界大趋势,人们通过迁移和流动获得资源、交流、学习的需求也将持续发展,留学依然是全球化的重要方式。